時間:2021-08-26 14:46:02
面對病毒共存說,酒店人一定五味陳雜。其他行業或許可以共存,但酒店和旅游業必然受到巨大的沖擊。
面對疫情反復,大環境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一部分酒店人或許已將智慧酒店當成后疫情時代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而另一部分人卻對它產生了懷疑,這劑“良方”究竟是否對癥?
疫情后智慧酒店發展迅猛
疫情給了智慧酒店發展良機,不僅老玩家加快擴張腳步,加大簽約力度,新玩家也躬身入局,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僅今年就有約150家智慧酒店相關企業新增注冊。
在迅速膨脹的智慧酒店盤中,玩家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手握數據的“大玩家”,如阿里、騰訊,他們有資金和數據實力,但缺乏對酒店行業的了解。另一類是智慧酒店供應商及開發平臺,如訊飛、涂鴉,他們有技術實力,但由于行業屬性原因,無法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最后一類則是專注為滿足市場需求而孵化的智慧酒店,智慧酒店,專注酒店智能化,這既是最接近智慧酒店終端的服務商,也是對智慧化需求了解最透徹的引領者。
智慧酒店解決方案在疫情中的良好表現也給酒店吃下了定心丸,“無接觸”這一特點明顯地體現出來。入住客人到達酒店大堂,自助入住機可以減少住前接觸,辦理完畢后,機器人引領顧客到達房間,途中機器人會自動打開電梯,連樓層按鍵接觸都可以省略。
到達客房后,空調、窗簾、燈光、開門、電視……一切操作語音控制,減少客房內接觸。如果想要點餐或購買商品,智能機器人會為你送貨入房,真正實現智能智控的科技感。在整套智慧酒店系統的運作下,住客與住客、住客與服務人員之間的接觸會大大降低,安全性大大提高,也更加安心。正是由于智慧酒店光環的加持,即使疫情反復,很多酒店出租率仍超過100%,更得到了投資業主、入住賓客和當地酒店人的高度認可。
智慧酒店的“劣與優”
提到智慧酒店,傳統智能設備的缺陷也為人詬病,一位多年前嘗試過智能產品的酒店經理曾經直言:“系統經常不穩定,維修成本還很高,酒店基本上都是用用停停,很快就全部報廢?!倍也⒎侵挥蠦端酒店對劣質智能產品適應不良,C端用戶也對此表達過不滿:呼叫半天指令沒反應,深夜醒來被自動打開的燈、窗簾、音響嚇到等。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我國有近1500家以上智能酒店相關企業,其中約絕大部分成立于3年內,80%以上都是小微企業。這或許就是酒店人在智能設備上踩坑的根源所在。
除了智能設備未臻成熟,市面上多數智慧酒店設備的價格也不菲。據資深行業內部人士透露,酒店市場上投入使用的智能機器人成本價約13萬左右,單間智能客房AIOT投資均價6000元左右,受疫情影響,如今價格更是水漲船高,萬一劣質智能設備問題不斷增加維修成本,很可能讓原本就不豐裕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反觀擁有良好口碑的智慧酒店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反復“研發—落地—反饋”的迭代循環,才終形成了一套足夠實用、靈敏、性價比高、有吸引力的智慧系統。
從最初的“一鍵開門”到如今的“萬物智聯”,更是為用戶提供場景化的優質服務,“微信一鍵控制”+“AI智能管家語音控制”成為客房智能核心體驗,不僅可以遠程遙控房間內的所有燈光、門、空調、窗簾,還會針對不同客群的不同行為習慣進行優化操作,老人小孩亦可以輕松使用。
智慧酒店運營價值的長遠之計
相較于傳統酒店,智慧酒店有一個不可磨滅的優勢,在于人力成本。引入酒店智能機器人的所有運維成本每月僅需1200-1500元,同時可以解放1~2個員工,每年節省6~8萬元,性價比非常之高。尤其在疫情期間,顧客更傾向于無接觸服務,員工服務不僅可能要穿上防護服,甚至還會增加顧客的焦慮感。而使用智能化的自助入住和機器人,不僅保留了私密性,讓服務更加穩定和標準化,也讓顧客萌生安全感,更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為鐵桿住客。
綜上,智慧酒店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一整套系統的、長期的、可發展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智慧酒店品牌有全局思維、長遠眼光,將智慧酒店運營價值視作品牌的長久戰略。若運用得當,必然可以成為一劑提升效益的“良藥”,在競爭愈發激烈的酒店行業中爭得一席之地。
以下相關文章是否符合您的胃口